MEDIA COVERAGE
媒體報道
智慧建筑能緩解你的生存焦慮嗎 2020/04/21
城市基礎設施是城市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所必備的硬件,為城市的發展提供保障。現如今,疫情在全世界爆發,對城市基礎設施的承災能力帶來一系列的挑戰與機遇。
疫情防控的嚴峻形勢暴露了我國建筑技術以及成套技術產品儲備方面的落后,對建筑業提出了重大新需求、新挑戰。
通過將建筑物的結構、系統、服務和管理根據實際情況以及用戶的需求進行最優化組合,從而高效地為用戶定制、舒適、便利的人性化建筑環境——讓智慧建筑理念先行,將綠色生活、智慧醫療、人工智能與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愿景落實,讓智慧建筑先行或將成為增加城市承載力、開啟未來之門的鑰匙。
公開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智慧城市市場規模預計將突破10萬億元,未來5年將保持年均33.38%的復合增長。
如何為發力于科技端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大潮注入第一滴水?當40萬億資金全部涌向新一輪基礎設施建設的時候,到底產生了哪些化學反應?
01.
「WIT120」
打造互動性醫療
以“醫療大數據科技創新高地”和“智能醫療獨角獸總部基地”為目標的上海智能醫療產業園突破低容積率狹長地塊局限挑戰,打造擁有私享院落、共享綠谷、智能園區、立體生態特點的多元的復合型智慧互動醫療產業園區。
上海智能醫療產業園設計競賽方案中的智慧醫療包括辦公自動化系統、醫學影像和通信系統、醫院信息系統、醫療設備以及數字化系統。
突破了傳統醫療的局限性,保證遠程醫療系統、互聯網系統、聯機分機處理系統、醫院信息系統以及業務處理系統能夠有效相連,從而提升醫院自身資源的利用價值,為園區內人們提供最為精準和優質的服務。
設計時更加聚焦于物聯感知、網絡通信、計算與存儲、數據與服務融合(數據資源和應用支撐服務、以及系統接口等)的基礎設施建設。
通過視頻監控、紅外線感應等增加醫療信息傳遞的時效性,以及運用物聯網技術對各種醫療設備進行無線遠程控制和操作。
利用先進的物聯網技術,在園區內部打造健康檔案區域醫療信息平臺,實現患者與醫務人員、醫療機構、醫療設備之間的互動,是智慧醫療的核心。
集約型、資源共享與適度超前是城市建筑在智慧城市下應有的建設發展意識。在保證業態復合、平臺多元、配套完善的前提下,賦予空間更多的變化。而合理的規劃、有機的聯系、智能地可變及生長使得園區更加高效充滿活力。
由此打造整體、生態“綠動”、智慧、極具未來感的辦公場所,一個世界級的智能醫療產業園區。
02.
未來建筑需要
「綠色智慧」
上海新金環廣場設計競賽方案將城市以及文化與生態融合,打造具有山水詩意的購物休閑空間,同時保留文化地標,并融合智慧辦公與智創發展,標志著未來建筑所需要的“綠色智慧”。
設計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明確場地定位與場地精神,突出桃浦韓塔精神,展歷史之厚度,承文化之風范, 塑造文化地標,突出場地資源稟賦, 打造桃浦文化集中展示體驗中心。
智慧城市高度關注資源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環境污染問題,智慧建筑朝著綠色生態的方向發展。
建筑的朝向、體型、結構設計、節能技術的采用因地制宜。加大對可再生新能源的利用,提升對自然光和自然風的使用效率。建筑選材優先可再生、可降解材料。
大力推動標準化建筑構建發展應用。裝配式建筑在建設效率、質量管理、綠色環保方面都非常契合智慧城市建設中的生態與可持續發展理念。
倡導山水詩意的綠色生活,取高山流水之美景,營造行云流水的生態環境,構建“山水生活”的生態空間意境,打造公園式購物體驗,構建生態辦公,綠色生活休閑空間。
“大面積綠化、綠色辦公環境、員工有機餐飲”實現園區生態低碳化。“大數據管理、智慧化服務、低碳科技應用”實現園區科技智慧化。
運用先鋒科學創造交通站點、核心商業區 、辦公區 、 開敞空間 、 居住區 、 次級區域相融合的TOD開發模式,以“智”創新城核心區之優勢吸引名企筑巢,實現桃浦“智創”的發展轉型。
“智慧停車系統”驅車到達辦公樓下,將車交給智慧停車系統,自動停入車庫。通過APP 預約,一分半鐘內可以完成停取車。
閑步“韓塔時空之廊”的人群,用手機對著韓塔剪影,通過AR 動畫走進桃浦的歷史空間,了解八百年來不同階段韓塔對于桃浦地區的精神意義。
"辦公入口空間"里瀑布水景旁的LED 屏幕滾動著重要的通知信息,上班人群刷 臉識別身份,有序進入智能電梯達到各自辦公區。
智能推送職業相關及愛好相關的書籍,智慧便捷的無感借還體驗。
空間三層貫通的“共享辦公區”各自忙碌:智能預約會議室里的頭腦風暴;遠程共享辦公軟件的團隊工作;AR 遠程國際會議開展。
“配套健身空間”根據日程自動預約健身房,推薦指導教練, 按照健身目標及指標記錄,智能提醒調整運動節奏。
熙攘里的商場“商業中庭空間”,智慧服務為顧客提供良好的購物體驗:服裝店里的AR 試衣;根據喜好推薦美食;喜愛商店優惠活動推送。
"黨建展示空間"數字化3D 展示黨建歷史,沉浸式還原重要歷史事件場景,場景互動體驗的游客絡繹不絕。
延續”高山流水遇知音“的美寓,“桃浦”與500 強企業的相遇相知,共同成長。
03.
人工智能
從產業園區開始
人工智能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其發展的緊迫性影響我國科技產業變革機遇。
AI總部基地作為主要載體,將科教資源優勢與高新產業發展優勢融合,集聚創新資源,打造創新新環境。
智能經濟模式是:物聯網+人工智能+適應性服務,“智能建筑”是其中的一部分。而人工智能已經成為智能建筑模型的重要組成部分。
如何高標準地為人工智能發展其所需要的跨界融合環境,成為機遇下的重點。
智能產業園包括數據收集、商業系統應用、管理平臺和綜合應用程尾端。
園區建設以先進的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為基礎,構建一套業務數字化、系統全聯接、數據全融合的數字化園區綜合系統。建成后,通過智能運營系統,實現整個園區對象、資源和流程的可視、可管、可控。
Co-Working式共享辦公理念,強調創造出各式的共享空間(體驗型人工智能園區、互動型交流環境),以提供共享信息的場景,打造智能而有溫度的產業辦公社區環境。
利用機器學習來管理數據中心、新材料、傳感器、動態監控系統、外部建筑自動化系統、智能照明系統。有效提高電能利用率,降低功耗,因此人工智能在大型園區的功耗管理中作用顯著。
同時通過機器學習對園區建筑以及園區設備健康狀態進行可預測的監控、預測并預防建筑問題與設備故障。
同時通過機器學習對園區建筑以及園區設備健康狀態進行可預測的監控、預測并預防建筑問題與設備故障。
4.
「7x24小時」
時空智能理念
北斗導航產業園以太空中衛星軌道為設計雛形。場地中各業態樓體中各業態樓體正如宇宙中的衛星,沿著衛星軌道散落布置。同時,“北斗七星”作為園區的中心,與衛星軌道并行存在。
產業園融合生態、智能與研發功能為一體,打破傳統產業園的時間限制,將“7*24小時”理念引入高新產業園,讓其在各個時間段發揮相應作用,將工作、午餐、會議、休息、娛樂、健身以及居住融合其中,建立高利用率的社區式產業園。
高科智能園區作為科技發展項目落地的重要載體,其對經濟、科研的貢獻巨大,帶動經濟效益顯著,高科技產業園已經成為城市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7x24小時”時空智能建筑基于對智能化信息的綜合應用,集構架、系統、應用、管理及優化組合為一體,形成綜合智慧能力,為人們提供安全、高效、便利及可持續發展的功能環境。
作為智慧城市的組成單元,“7*24小時”時空智能建筑實時地與周圍建筑、社區、人、能源和信息進行交流,保證建筑系統中的舒適度、便利、能源等調節到最佳狀態。
核心點包括:在線、開放、自適應和內生的數據模型。
“7*24小時”時空智能園區是智能化的升級,在人機環境系統之間優化交互角色,取長補短,優勢互補。
未來辦公包括扁平化的管理方式、開放式的辦公領域、智能化的辦公系統。園區方便快捷的地面地下交通,配備全天候、多回路V2X無人駕駛測試場、無人機測試場。
以北斗導航、5G、人工智能云端基礎平臺,成為研發智慧導航、智慧物流、智慧城市的創新企業辦公首選。
智能建筑是一個建筑生態,涉及本建筑及本建筑中使用者習慣等多方面元素。
因此園區改造以綠化建設為核心,充分發揮市場化手段和第三方機構的作用,綜合利用投資、項目、技術、標準、金融、稅收、信息公開等手段,將綠色化貫穿于園區規劃。
空間布局、產業準入、基礎設施建設、資源能源利用、污染物控制、運行管理等環節,推動園區發展的綠色化、服務化和高端化,全面提升園區的綠色化水平。
北斗導航產業園采用園區4.0的運營模式,以一套“可復制、可推廣、可認證”的現代治理標準體系為支撐,園區與企業依存共生、協同發展、融合共贏共建創新生態圈。
以產業為保障,驅動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務配套,進一步提升土地價值,智慧建筑為將產業與城市融合發展的“產城融合”理念提供了基礎。
智慧建筑與智慧園區作為“產城融合”的先行者,是區域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是智慧化要素的集聚區將為城市產業與人文活力提供單元性的持續向上支撐力。
而在新時代背景蘊含的機遇與挑戰下,智慧建筑與智慧園區建設發展的愿景能否得以實現,離不開對智慧城市建設的政策支持、智慧城市規劃的理論指導以及應急與發展管理體系中的建筑創新技術研發和成套技術產品儲備等的多方共同支持。